
山佳車站介紹,以下內容摘自台北縣政府文化局-山佳車站介紹
「山佳」這個地名,相對於當地的歷史,可以說是相當的年輕,僅四十載的光陰而已。「山佳」地區於清代時有安溪人吳夢花於其地開墾,屬海山堡山仔腳庄,「山仔腳」即因其地緊鄰龜崙嶺山麓而得名,日治大正九年(1920)時改「山仔腳」為「山子腳」,光復後改稱「山佳」,然而無論其地名如何更迭,當地人仍以閩南語「山仔腳」稱之。
山佳車站自日治明治三十四年(1901)八月二十五日開始營運,最初稱之為「山仔腳停車場」,大正九年(1920)改名「山子腳驛」,至民國五十一年(1962)改名「山佳車站」至今。
興建於日治明治三十四年(1901)的山佳車站,曾於日治昭和三年(1928)重修,重修後的二代站房,構造採磚造牆身、洋式木屋架、鋼筋混凝土(R.C.)楣樑、屋面覆「安全瓦」,為總督府鐵道部營繕部門首批以磚、R.C.、木構造混用的站房,為加強磚造、R.C.構造逐漸取代木、磚造站房的開端。
山佳車站早期以運煤為主,台灣北部煤田分基隆、台北、新竹、竹南、苗栗五個煤區,其中台北煤區又分南港、景美、石碇、清水坑、山仔腳、三峽-大溪六個煤田,而山仔腳煤田為六煤田中唯一位於大漢溪左岸的煤田,該煤田核心於山仔腳東北方,綿延八公里,在日治明三十七年(1904)測製的《臺灣堡圖》上,車站西北方已繪有「太高坑」的礦坑,可見其採煤年代甚早,在採煤鼎盛時期山佳車站煤年運出量曾高達二萬五千公噸之多。


第一次到山佳,這裡有什麼?我完全不知道,走出車站拍完目前太多障礙物遮擋的古蹟後,選擇先往後面山上走看看有些什麼?還以為可以走到古灰坑老榕樹或是煤礦遺跡,指標非常不清楚,沒有公里數以為很近原來很遠,走了一會兒往前看,前途茫茫讓人沒有走下去的勇氣。不過這條路鮮少車輛,空氣非常好走來非常舒服。


↑一路上鳥聲雜沓,天空中鳥影亂飛,可惜真的只看見鳥影,仰頭看只見黑壓壓的形影。

車站往前走有一條小小的街,我想這裡應該算是山佳最熱鬧的地方,走一小段路就到河濱公園,那裡有一條漂亮的自行車道,比起汐止基隆河沿岸漂亮多了,看不見租車店,若有馳騁河岸一小段該是多麼享受。

山佳 經您的說明 居然變美了
回覆刪除我常經過 都沒用心觀察它
真是浪費生命ㄚ
板主回覆:
回覆刪除很寫實的地名,我想以前有煤礦時應該非常繁榮,那裡的磚造老房子看起來都很不錯~